杨于泽 有音讯说,一件圆明园丢失文物近来在香港苏富比秋拍中以7400多
万元人民币的天价成交。谁买的不清楚,但我对
这件“文物”是否为真,真有些忧虑。 这件文物叫乾隆“御制粉青釉
浮雕龙纹罐”。据我国圆明园学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刘阳说,确定此罐为圆明园丢失文物,主要依据其底部“放山居643号”字样。“放山居”主人阿尔弗雷德?莫里森1861年从英国公使额尔金的私人秘书洛赫爵士处购得圆明园许多保藏,并特意在文物底部贴有“Fonthill”保藏签和编号。
这样一看,文物来历清楚理解,是有名有姓的洋匪徒从圆明园抢走的,又被有名有姓的洋藏家保藏。但问题是,洋匪徒确实到圆明园掠夺过,但他们是不是抢到了一件乾隆御制文物,这就要打一个巨大的问号。藏家给它贴有保藏签,但保藏签作假,太简单了。 在欧美,制假卖假的人真不少,
并且走专业化路途,
构成一个隐形的行当。上世纪有个叫埃尔米尔?霍里的匈牙利人,原本很有绘画天分,却拉起一帮同好,专门制造毕加索等大师的假画,被誉为“赝品画大师”。 在国内,文物造假已是揭露的隐秘,近年来艺术品金消融,各种文物不管真假,先筹钱买进,再到银行典当借款几亿元,
就可以拿去炒股挣快钱。2011年的“金缕玉衣骗贷案”,骗子们编造一件“金缕玉衣”,专家居然估值24亿元。近年故宫花数千万元从日本购进的《研山铭》、《班师颂》,真实性也广受质疑。 咱们不得不供认,英国人、日本人从我国抢走了许多真文物,但这能证明他们卖给我国的是真东西?手里有真货,叫卖
也可所以赝品。有人说,我国文物现在没人
可以仿制成功,这真是轻视了赝品大师们的手法了。 来历: 海南日报